類別
日期
  ~
名稱
112
1點
$1

事件分析研究所

[需簽署期顧契約/效期6個月]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買進跨式

買進跨式交易策略的使用時機在於預期選擇權標的物在履約日到期前會有重大價格變動,不是大漲就是大跌時所採用。這種策略最常見在市場有重大不確定因素正醞釀之中,如併購案、訴訟案、重大合約簽訂等,而這個狀況在履約日到期前就會明朗化,標的物價格會有激烈反應。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賣權空頭價差

賣權空頭價差策略的使用時機,在於研判標的物價格,在到期日以前屬於小跌的格局,目標為賺取不同履約價之間的價差。

賣權空頭價差策略的操作方法為買進一口較高履約價的賣權,同時賣出一口相同到期日但履約價較低之賣權。採用這個策略的最大利潤為兩個不同履約價之間的價差減掉投資成本[(較高履約價-較低履約價)*50元/點-(買進put權利金 - 賣出put權利金)]。最大的風險為買進put所支付之權利金 - 賣出put所收取之權利金。只要在到期日時,標的物的價格低於較低履約價,該策略即操作成功。萬一失敗,風險也有限,只是兩個權利金一收一付之間的價差而已。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賣權多頭價差

賣權多頭價差的使用時機在於研判市場在履約日前屬於小漲格局,目標為賺取相同到期日但履約價不同的賣權,兩者之間的權利金價差。

賣權多頭策略的作法是買進一口較低履約價之賣權,同時賣出一口相同到期日但履約價較高的賣權。這個策略的最大獲利為賣出賣權收取的權利金—買進賣權支付的權利金。只要在履約日前,標的物漲幅超過較高履約價,就完全成功。相反的,如果標的物不漲反跌,最大的損失則為兩個履約價的價差*50元/點,再減掉收取的權利金金額。這個策略屬套利性質,最大獲利及風險均有限。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買權空頭價差

買權空頭價差的使用時機,在於研判市場行情在履約日前處於小跌或持平狀態。它的作法和買權多頭價差剛好相反,它買進的是較高履約價的買權,賣出的是同時到期但較低履約價的買權。 買權空頭價差最大的獲利發生在標的物市價跌破較低履約價時,這時兩個買權都失去履約價值,最大利潤為收取的賣出call權利金 - 買進call所支付的權利金。它的最大損失發生在標的物不跌反漲,漲幅超過較高的履約價時,最大損失金額為(較高履約價-較低履約價)* 50元/點 -(賣出call權利金收入-買進call權利金支出)。買權空頭價差的獲利和風險都有限。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買權多頭價差

買權多頭價差策略的使用時機,在於看好市場,但認為短期大漲不易,屬於小漲格局時。買權多頭價差的策略作法是買進一口較低履約價的買權,同時賣出一口同時到期但履約價較高的買權。這個策略的主要目的在於賺取兩個不同履約價之間的價差,而且風險有限。它的最大報酬是兩個不同履約價之間的價差扣除投資成本,而最大的風險就只有侷限在投資成本(買進call支付之權利金-賣出call收取之權利金)。只要市場如研判的上漲,該策略就能成功。反之,如果研判錯誤,損失也有限。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賣出賣權

賣出賣權策略的使用時機,在於看多市場,但又認為是個小漲格局,漲幅不大。賣出賣權者給予買進賣權者在到期日時以約定的價格(履約價)賣給他標的物的權利,並向買進賣權者收取權利金。在賣出賣權策略之下最大的獲利就是收到權利金,最大的風險為整個標的物的價值。如果標的物的市價不但沒有上漲,反而大跌,那個賣出賣權者就得負擔所有的跌價損失。
因為賣出賣權的風險高,必需支付履約保證金才能下單,採用此策略時,必須非常小心,設定停損點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賣出買權

賣出買權策略的使用時機在於看空市場,但又認為在到期日之前跌幅不會太深。賣出買權策略給予買進買權者在到期日時以履約價向他購買現貨的權利,並收取權利金。 在這個策略下,最大的獲利就是收到的權利金,最大的風險則為無限,如果該標的物價格大漲,超過了損益兩平點(履約價+權利金),賣出買權者必須負起履約責任,負擔所有的損失。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買進賣權

買進賣權是作空的絕佳策略。買進賣權的使用時機在於當預期股市或某支個股即將大跌時先買進以履約價賣出該指數或個股的權利。

2021-09-09
詳細內容

選擇權策略-買進買權

當你研判市場即將展開一場多頭行情時,買進買權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策略。首先,他的下檔風險有限,你不需要繳任何履約保證金,因為它最大的損失只限於你所繳納的權利金。採用此策略最美的地方在於它的上檔利潤空間無限。履約日到期時,漲得越多,賺得越多,充分發揮了低風險、低成本、高獲利,以小博大的精髓。

2021-09-09
詳細內容